对于定制经销商而言,目前做好市场需要突破三个痛点,即团队、渠道和服务。
首先,团队是核心。
打造团队的第一痛点是团队难管理,上述已经涉及团队管理,总的原则是尊重个性=保护创造性。通过立标杆+定制度+重激励解决团队管理的普遍问题。
第二个定制团队的痛点,是不够专业。
专业是多维度的,既包括对品牌和产品的了解,也包括对行业的全景透视,甚至是个人形象的打造。如何解决团队专业化的问题?答案是门店标准的流程化。
实际上,现在定制行业已经出现了高度同质化,之所以门店留不住客户,是因为客户无法在门店找到差异化。目前绝大多数的定制门店都有轻奢风格体验厅,都有高光门板,客户了解五家门店,看到和听到的内容相差不大,才会继而走进第六家,因为没有感受到与众不同。制定标准化流程,提高门店团队专业素质,更好突出自门店和本品牌的优越性。例如,售前环节,客户进入门店,通过介绍品牌文化、生活方式而非和其他门店一样一味介绍宣贯产品,在与客户交谈中了解对方需求、预算、习惯等,层层递进,继而提高转化率。
这些涉及到一套标准化流程化的培训,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调整和完善,在同质化中通过专业化的打造,找到差异化。
痛点之三:设计师的能力弱。
现在,很多定制行业的设计师称之为“画图员”更为贴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论?
实际上,在很多方案的配色、尤其在精装房的设计上,目前可呈现出来的设计图,千篇一律。很多设计师缺乏自己的见解和审美。而客户通过各种渠道可以获取自己心仪的方案和产品,变得更为专业,简单的画图已经难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如何解决设计师=画图员的痛点?
解决方案是培养销售型设计人才。
所谓销售型设计人才,对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一,能画会说的设计专才。
设计师不仅需要审美、会设计,更重要的是能够描述,有宣讲能力。
一般,现在常见的设计师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设计的方案非常完美,但无法向客户介绍,客户也欣赏该设计,但无法融入和带入;另外一种设计师,设计的方案看似简单,但能够通过与客户沟通介绍,将设计灵感、动线、人体工学、空间感以及所倡导和客户所契合的生活方式进行全景描述,反而客户的转化率更高。
这是一种能画会说的设计师人才。
第二,懂销售以及成本预算的全能型设计人才。
相比专才,全能型人才更难能可贵。
在A城市和B城市的统一品牌定制门店,2021年的销售额均为800万。但A店的毛利35%,B店的毛利55%,中间何以相差了20%的毛利?问题与设计师有关。
在实操过程中,设计师往往觉得自身与价格无关,自己的职责是做方案画图,包括向客户介绍讲解。但实际上,作为出方案的一方,设计师一方面要了解门店的成本把控,另一方面要知道客户的预算,将二者进行结合考虑出方案设计图,才能把控门店的综合运营成本,是门店毛利的决定性因素。
所以,培养全能型的设计师人才,与门店的生存发展休戚相关。
管理团队,不仅要提供物质(钱),还得要得到人心(情),更要打造氛围(乐),培养年轻且跟随长久的核心团队。
其次,渠道是提高占有率的关键。
渠道是实现产品到客户家中的载体,但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定制这一传统行业也面临着挑战。痛点之一,是传统模式已经逐渐淘汰。
过去扫楼,电话营销的难度越来越大,客户排斥、国家管控、员工被动,无论主动还是被动营销,都陷入僵局。受新兴模式影响,定制行业也要转换思维,使新兴工具为我所用。
例如通过抖音、快手等小程序,开设自己的账号,辐射周边5公里区域,通过互联网进行自我传播和引流。而且投入小,除了时间成本之外,其他成本几乎为零。值得定制行业经销商在本区域市场积极尝试。
痛点二,联盟的障碍因素增多。
几年前,异业联盟在建材家居领域开始兴起,联盟体现的是资源聚焦,集成化、一站式销售。
近几年,联盟的障碍因素开始增多,价值转化率越来越低。最明显的是,联盟的前提基础是“异业”,即没有品类交集的品牌和产品进行打包、组合和合作。而近一、两年,品类的重叠性越来越高,瓷砖、木门、陶瓷、家电等等,几乎都有涉足定制的业务板块,这也就决定了联盟的价值转化越来越低,合作的障碍越来越高。
随着联盟转化率的降低,是装修公司和楼盘前置渠道的兴起。
寻找优质装修公司做推广,通过家装和定制的优势结合,进一步将销售渠道前置,放大双方的价值实现共赢,是目前定制行业正在尝试推进的一条成效较为明显的模式。
另一种渠道前置的销售模式,是寻找优质楼盘做拎包。
寻找优质楼盘做拎包,也涉及到诸如物业等环节。
但值得注意的是两个节点,一是社群营销;二是在业主交房前即建群和炒群,进行服务前置、销售前置的前期突破。如果等到交房后才寻找业主建立社群,很可能已经被竞品捷足先登。
所以,要想通过与优质楼盘合作,第 一需要通过社群营销;第二一定要把握建群节点,做好服务前置化。
另外,服务=口碑。
实际上,服务的体系化与流程化挂钩。客户之所以有品牌认知和认可,概在于可以将家中十几万、几十万乃至上百万的业务交付给值得信任的品牌,信任的核心要素,是服务。
在定制行业,服务也分为三个常规环节,即前期、中期和后期。
前期服务靠销售。
前期服务,主要依靠销售人员向客户传递和植入本品牌的服务意识。
例如,现在很多销售人员和客户互留微信成为一种销售常态,但真正为客户建立VIP群的,往往发生在客户缴纳定金之后。实际上,这种做法是导致测量率高,而转化率低的主要原因。
一旦与客户互留微信,需要**时间为客户建立VIP群,设计师和安装师傅都在群中共同为客户提供服务。
第一,培养客户对本品牌“先入为主”的认知;
第二,涉及到所有定制环节的人员在群中及时沟通,进行信息的无缝对接,可以**化的避免失误率,提高效率。
中期服务靠设计。
当销售人员签单之后,设计师开始出设计图。这个环节的服务需秉持“强化增值”。即超出客户预期为对方提供全案设计方案。而非客户需要橱柜、衣柜,就只提供橱柜和衣柜的设计图纸,而是在了解的前提下将木门、护墙等细节设计均在设计图中进行体现,为客户提供组合搭配。
一方面,让客户感知自己被尊重和重视,真正享受的是VIP服务;另一方面,为强化增加客单值做基础。
这是设计师所应该具备的大家居思维和模式,不为自己设限,通过完善服务体现增值。
后期服务靠安装。
有一些定制经销商经常会提及自己的二次销售转化率低,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包括安装的售后服务做的不到位。
实际上,对于定制行业而言,后期出现问题的概率非常大。但有些经销商处理得当,客户对结果满意,老客户的转介绍率和二次销售的几率大。反之,如果处理不当,很难形成转介绍。
而且,即使前期销售、中期设计都非常完美,一旦后期安装出现问题,也会影响客户对整个方案的满意度。
某县城一个定制门店年销售达到2000万,之所以能够达到如此高的规模,有将近一半的销售来自客户的转介绍。该门店的经营秘诀有两个关键点,**是设计师出错率低;第二是售后服务标准化,容错率低。在地级市和县级城市,由于城市规模限制,经销商要想做大做强,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做好服务,做好老客户的转介绍,做好自己的服务口碑。
所以,强化安装师傅的一次性安装率,给予安装师傅物质奖励和制度化、标准化管理,是树立后期服务口碑的重点。
整家智能定制是大势所趋
无论家装、家居还是家电,智能化已经是趋势,而定制也已经成为现代家庭和泛家居产业的刚需。当人们还在谈论整装之际,实际上智能整家的时代已经悄然来临。
整家智能定制仅仅是个营销策略,是升级的产品概念,还是停留在一种战略层面?
所谓智能整家,其核心概念是“家”,而“家”的核心,是空间、人和物的互动。
明确了智能整家的概念,有助于定制经销商更好的进行转型升级。
第一个升级的方向,是从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也就是在销售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思维和视野,不单纯的针对产品谈产品,而是站在用户的立场思考问题,帮助客户解决生活问题。从生活方式切入,为产品进行有感情有温度的定义。客户看到的是板材,但需要的是通过产品实现一种自己渴望的生活。
例如橱柜是厨房的一部分,是居家生活的动线之一,从橱柜出发,是洗菜池、操作台、烹饪台和餐桌,是一餐美食、是家人的团聚。
这种带有温度的生活规划,才能够让客户有冲动将产品带回家。
第二个升级方向,是整家定制战,即价格战的升级打法。
过去,定制行业的常规标价是按照每平米计算,随着竞争的激烈,699、599,甚至更低的价位也出现在定制行业,低价对行业、对客户而言,是“双损”,而非“双赢”。
解决方案是推进行业的新竞争形态,通过套餐体现极致性价比。
例如,29999的定制套餐,包含既定平米的橱柜、衣柜、护墙板等全套方案。
表面上看,化零为整削弱了每个板块的单值,但实际上整家定制的套餐,对“利润、客单值、经营效率”的贡献更大,已经成为泛家居企业发展的方向。
把握升级方向之外,带好人,做好事,通过流程化、标准化管理,通过团队氛围的打造,铸文化、立标杆,建立自己稳定高效的团队,是介入定制行业的基础,也是成功转型的必要前提。
来源:现代家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