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年来,欧美家具消费大国受金融和债务危机的影响,家具消费需求萎缩。欧盟木制家具消费从2007年的432亿欧元下降至2010年344亿欧元,下降25%,近百亿欧元。美国家具市场销售从2007年的909亿美元下降至2011年的835亿美元。(美国市场缓慢复苏,预计,今年达到878亿美元。)
国内家具总成本不断攀升。原材料价格年年涨、月月涨。如今,家具原材料已占总成本的60%、工资成本由于《劳动法》的出台,工资成本已占18%,企业利润微乎其微,有的负利润。出口企业靠吃退税。
尤其是出口企业更为艰难,有的卖厂,有的亏损,有的倒闭,企业步履艰难。外资在华的企业因成本上升的压力,开始向东盟国家迁移。
日本在华企业撤离中国
据大连金凌床具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俊鹏介绍,自从去年受中日关系的影响,部分日本中小企业撤离中国,有的去越南、菲律宾、缅甸、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马来西亚家具工人月工资1400元人民币,缅甸工人月工资约68--70美金,合人民币450元。
预计,这种趋势会漫延,台湾在大陆的中小型家具会效仿,将大陆的企业向东南亚国家搬迁。世界资本总是向低成本的地区转移,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美国制造”转回本土
2013年5月30日《新民环球》报道,“美国制造”:外包生产渐“退潮”。美国第一大家具制造商爱室丽家具公司一反多年来海外承包惯例,回归本土,决定投资8000万美元在美国东部修建一个工厂。这被视作美国制造业复苏强有力的例证。
过去多年来,美国家具制造业难敌全球竞争,仅北卡罗来纳州家具工厂就因订单外包亚洲而削减7万多个工作岗位。当前的家具行业,速度决定一切。由于顾客期望尽快收到家具,传统的外包生产难有竞争优势。
如今,爱室丽家具仍然从海外采购镜子和玻璃等配件,但重要的家具部件和填充物都已回国生产。爱室丽家具公司行政总裁托德.瓦涅克说:“人们现在期待,最好一周内能到货,而且最好十全十美。”
制造业回归美国本土,与全球经济发展形势息息相关。虽然美国工人时薪仍是一些亚洲国家工人的7.5倍,但随着经济持续发展,亚洲工人的收入持续上涨,原来的价格优势不再明显。
另一方面,由于从页岩提取石油的技术日益成熟,美国工厂可享受更加廉价的能源供给。而外包订单既要附加海外工厂高价能源成本,还要承担远洋货运费用。如今,从亚洲太平洋沿岸到美国西海岸海运一只40英尺集装箱货柜要2303美元运费,而4年前这笔运费不过1184美元。数据显示,外包生产的热潮已经大不如前。
美国经济从金融危机中正逐渐复苏。“美国制造”正在从奥巴马的口号和呼吁逐渐变成不少美国企业的实际行动。据最近的一些调查显示,已有近40%美国企业准备把部分工厂从中国迁回到美国。
宜家自己生产1亿套家具
宜家公司,这家总部设在瑞典的企业巨头在38个国家有332家门店的经营网络,全球年营业额为310亿美元。
因此,宜家公司(IKEA)声称其占整个世界家具市场的6.1%份额。宜家公司销售的约四分之三是在欧洲,在那些市场的预算底限有巨大的优势。
虽然宜家公司已将其销售业务扩大到世界的其他地区,但是其制造基地仍然牢牢地植根于欧洲。宜家公司的木家具制造工厂由宜家公司的子公司经营。该公司目前管理着49个生产单位,除了2个以外其他均在欧洲(另2个在俄罗斯和美国)。
宜家公司工厂雇佣大约1.7万人,并且每年生产约1亿套家具。宜家公司生产的大约三分之二是在东欧国家,在波兰聚集度很高。生产的其余大部分位于西欧(瑞典、德国和葡萄牙)。
经济衰退开始之前,公司非常积极地增加靠近欧洲和北美大消费市场的生产活动。2008年该公司在瑞典、波兰、俄罗斯、美国和葡萄牙开设5家新的最先进的工厂。
宜家在中国大连有宜家生产实木家具的工厂。
此外,宜家倾向意大利供应商取代中国供应商,已取得成效。已与意大利有关生产厂达成协议,意大利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好,价格比中国供应商的价格低。
“代工”已经无路可走
2013年3月6日,12家原宜家代工企业抱团组建的“嘉宜美”品牌与阿里巴巴集团在杭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嘉宜美CEO曹跃伟表示:“代工已经无路可走,电商才是大势所趋,只有抓住机遇,才能更好地发展。”
2011年3月。曾经的宜家供应商联盟会长,也就是耐力木业董事局主席曹跃伟主动解除了与宜家的代工合同。此后,十几家宜家代工厂陆续脱离宜家。
脱离宜家后,工厂的订单暂不如前。为了自救,曹跃伟联合十几家前宜家代工厂负责人组建了一家销售家具的嘉宜美公司,并于2012年分别开设了一家实体店和一家天猫旗舰店。天猫旗舰店在上线一个月左右后,销售额即突破200万元。由此,嘉宜美计划大力借助电商发展业务。
与阿里巴巴的牵手就是“嘉宜美”布局电商的重要策略。在3月6日的合作协议签署现场,阿里巴巴集团总参谋长曾鸣、副总裁梁春晓,嘉宜美CEO曹跃伟等近百家原宜家代工企业负责人出席。曹跃伟在发言中表示:“代工已经无路可走,电商才是大势所趋,只有抓住机遇,才能更好地发展。而在转型期,要有一种当家做主的魄力,掌握核心竞争力,才能追求更好的发展。”
中国家具依赖资源消耗和劳动力成本低廉优势的路已经走到尽头。与10年前相比,工资成本占10%不到。如今,工资成本急速增高,工资成本已占到18%。
中国家具每年耗用木材4000多万立方米。(相当于10个香港的面积)可我们出口到美国的家具比木材还便宜。有关专家批评,原材料高价进口,商品廉价输出,沦为廉价的“中国制造”打工者。
作者:尤齐钧
.